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疾病防控 >
2014年全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日期:2014-09-29 

2014年全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将以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目标为中心,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运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为重点,全面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同时要做好病媒生物疾病传播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活动中的应急能力,防止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监测依据

《全国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山东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意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国家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评估指南》。

二、监测目的

㈠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病媒传播性疾病的预测预报和处理积累基础数据。

㈡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㈢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㈣为创建国家卫生城提供基础资料。

㈤为省运会期间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三、监测对象

鼠、蝇、蟑螂和蚊虫等4项。

四、监测相关要求

㈠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防制工作质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市疾控中心计划上半年举办一期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本地调查,不断充实和完善病媒生物基本资料,准确掌握辖区内相关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时空分布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等状况,确定主要靶标病媒生物。

开展重要病媒生物的抗药性监测,掌握辖区内病媒生物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卫生害虫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各地疾控机构要指导本辖区内科学、合理、正确、安全使用卫生杀虫剂和灭鼠剂,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从重化学防制、轻环境治理的做法向以综合治理为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防治策略转变。

在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活动时,应开展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特点、切实可行的病媒生物防制预案和控制方案,科学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种群密度,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应当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时足够的技术、人员和物资储备。要定期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的现场演练,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

积极开展全市病媒生物方面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使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病媒生物控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防制工作质量,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省运会期间的病媒生物防控技术指导,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为载体,开展辖区内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加强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制定《省运会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以赴,积极备战,为省运会保驾护航,确保省运会期间我市不受病媒生物危害的影响。

五、监测任务分配

为保证我市病媒生物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巩固强化去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对原有市级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微调,2014年将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和微山县设为市级病媒生物监测点。现将2014年监测任务分配如下:

㈠蝇密度监测:任城区、兖州区、鱼台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完成;

㈡蚊密度监测:任城区、兖州区、泗水县、微山县、金乡县、梁山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完成;

㈢蟑螂密度监测: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完成;

㈣鼠密度监测:任城区、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微山县、汶上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完成;

㈤抗药性监测:所有创建卫生城市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对蚊、蝇、蟑螂的抗药性进行监测。

㈥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所涉及到的监测任务由市疾控中心协助完成。

六、监测方法

㈠蚊密度监测

1.监测选点:市及各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监测点。

2.监测方法:采用GB/T23797-2009中幼虫吸管法、幼虫勺捕法监测幼虫密度,人诱停落法监测嗜人血成蚊密度。

2.1 幼虫吸管法

2.1.1适用范围:适用于居民区蚊虫幼虫(蛹)密度的监测。

2.1.2 器具: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2.1.3 操作步骤:监测小容器积水中蚊虫幼虫密度时,用长吸管把全部水吸到白色方盘内;监测大容器积水和地表积水中的蚊虫幼虫密度时,用水网捞捕幼虫,然后翻扣入盛有水的白色方盘内,再用小滴管把蚊虫幼虫吸入已编号的采样管内。记录地点、场所和日期。将收集到的幼虫进行分类、计数等(见附表1-1)。

2.1.4 密度计算:

2.1.4.1 百户指数:BI=Np÷Nh×100%

BI:百户指数,单位为处每百户;Np:阳性积水处数,单位为处;Nh:检查的居民户数,单位为户。

2.1.4.2 容器指数:CI=Np÷Nc×100%

CI:容器指数;Np:阳性积水容器数,单位为个;Nc:容器的数量,单位为个。

2.1.4.3 幼虫密度指数:I=Nl÷Nh

I:幼虫密度指数,单位为条每户;Nl:幼虫数量,单位为条;Nh:检查的居民户数,单位为户。

2.1.4.4 幼虫房屋指数:HI=Bh÷Nh×100%

HI:幼虫房屋指数;Bh:幼虫阳性的房屋数量,单位为户;Nh:检查的居民户数,单位为户。

2.2 幼虫勺捕法

2.2.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中型水体的蚊虫幼虫的监测。

2.2.2 器具:长吸管、小滴管、采样管、500mL标准水勺等。

2.2.3 操作步骤:沿着大中型水体岸边,每隔10m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吸出幼虫并放入已编号的采样管中,分类、计数。并记录日期、场所等(见附表1-1)。

2.2.4 密度计算:I=Nl÷Np

I:幼虫勺舀数,单位为条每勺;Nl:采集所得的蚊幼虫总数,单位为条;Np:阳性勺数,单位为勺。

2.3 人诱停落法

2.3.1 适用范围:适用于嗜人血成蚊监测。

2.3.2 器具: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等。

2.3.3 操作步骤:选择遮阴处为监测点。在当地蚊虫刺叮高峰期,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记录30min内停落在小腿上并被拍死或用电动吸蚊器捕获的蚊虫数量,或根据监测目的设定诱蚊的时间,并记录相关数据(见附表1-2)。

2.3.4 密度计算:I=Nm÷(Nh×T)

I:停落指数,单位为只每人次或只每分钟;Nm:停落雌蚊数量,单位为只;Nh:诱蚊的人数,单位为人;T诱蚊次数或诱蚊时间,单位为次或分钟。

3.监测时间:从4月份开始监测,每月1次,至11月份结束,全年共8次。监测日期为每月的下旬。

4.结果统计:分别将幼、成蚊的种类数量、环境类型等信息填入附表1。

㈡蝇密度监测

1.监测选点:在市及各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设立一个监测点(具体同前),每点内选择农贸市场(最好有顶棚)一处、居民区、餐饮店和绿化带一块。描述周围小环境及附近100米内的固定孳生地和特殊行业情况。以后如有变动,须及时记载。

2.监测方法:根据GB/T23796-2009标准的规定,室内成蝇采用目测法,室外蝇类孳生地采用幼虫目测法。

2.1 成蝇目测法

2.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

2.1.2 操作步骤:监测人员目测计数、记录监测标准间数、阳性标准间数和每一间内的蝇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见附表2-1)。

2.1.3 密度计算:

2.1.3.1 成蝇侵害率:R=Np÷Nt×100%

R:侵害率;Np:有蝇房间数,单位为间;Nt:监测房间数,单位为间。

2.1.3.2 蝇密度:I=Nf÷Np

I:阳性间蝇密度,单位为只每间;Nf:蝇总数,单位为只;Np:有蝇房间数,单位为间。

2.2 幼虫目测法

2.2.1适用范围:适用于蝇类幼虫孳生密度的监测。

2.2.2 操作步骤:调查蝇类的孳生地,检查滋生物内有无蝇类活幼虫和蛹孳生。记录检查的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和每处或每单位内的蝇类活幼虫数和蛹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气候数据(见附表2-2)。

2.2.3密度计算:

2.2.3.1 蝇类幼虫孳生率:R=Np÷Nt×100%

R:蝇类幼虫滋生率;Np:有活幼虫和蛹孳生的孳生物处数,单位为处;Nt:调查的孳生地处数,单位为处。

2.2.3.2 蝇类幼虫孳生密度:D=Nl÷Np

D:蝇类幼虫孳生密度,单位为条每处,或条每百克;Nl:发现孳生的蝇类活幼虫和蛹数,单位为条;Np:阳性孳生物数,单位为处或百克。

3.监测时间:从4月份开始,每月监测一次,至11月份结束,全年共监测8次。监测日期在每月上旬。

㈢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选点:市及各县市区内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设立一个监测点(具体同前),每个点内选择居民2户、饮食店3户、医院和宾馆各1个监测。

2.监测方法:根据GB/T23795-2009标准中规定的目测法进行监测。

2.1 目测法

2.1.1 器具:手电筒。

2.1.2 操作步骤: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螂痕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见附表3)。

2.1.3 结果表述

2.1.3.1 蟑螂成若虫密度计算

In=Np÷Nt×100%

In:侵害率;Np:有蟑螂房间数,单位为间;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D=Nc÷Nt

D:密度,单位为只每间;Nc:监测到的蟑螂总数,单位为只;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I= Nc÷Np

I: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间;Nc:监测到的蟑螂总数,单位为只;Np:有蟑螂房间数,单位为间。

2.1.3.2 蟑螂活卵鞘密度计算

In=Np÷Nt×100%

In:侵害率;Np:有蟑螂活卵鞘房间数,单位为间;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D=Nc÷Nt

D:密度,单位为只每间;Nc:监测到的蟑螂活卵鞘总数,单位为只;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I= Nc÷Np

I: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间;Nc:监测到的蟑螂活卵鞘总数,单位为只;Np:有蟑螂活卵鞘房间数,单位为间。

2.1.3.3 蟑螂痕迹密度计算(房间按15㎡折算):

In=Np÷Nt×100%

In:阳性率;Np:有蟑螂痕迹房间数,单位为间;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3.监测时间:从4月份开始,每月监测1次,至11月份结束,全年共监测8次。监测日期为每月上旬。

㈣鼠密度监测

1.监测选点:市及各市县区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等五个方位各设立1个监测点(同上)。

2.监测方法:根据GB/T23798-2009标准中规定的鼠迹法进行监测。

2.1 鼠迹法

2.1.1 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

2.1.2 操作步骤

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或不足15房间算1间,大于15房间按每15为1间折算。以鼠迹阳性率表示鼠密度(见附表4-2)。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