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9-27
糖尿病这个名词大家都听到过很多遍了。西医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那么中医上管糖尿病叫做消渴,就是消瘦加上烦渴。实际上糖尿病从医学的角度上来看有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说到慢性即得了以后好不了,说到全身性即全身各处都受影响,说到代谢性疾病很多代谢紊乱,不止是血糖不好,而且血脂、血压包括电解质、包括急性并发症的时候还有一些酸中毒,水的代谢紊乱、全身代谢紊乱。
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
5、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竟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即由于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不能在体内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素主要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发挥降血糖作用,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往往是脂肪组织增加而肌肉含量减少,且常常伴有血脂代谢的紊乱,这使血糖不易降至较低水平。机体为了使血糖能保持正常,就代偿性的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合成的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等合成,而且能够使水钠潴留和体重增加,促进或加重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的基础是动脉硬化,即动脉壁增厚变硬、缺乏弹性、动脉内径变小,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这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而高血糖又会促使血液和组织中的某些成分糖化,反过来加快和加重动脉的硬化。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或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眼底、肾脏、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且并发症的程度也严重得多。如果将糖尿病、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各自定为1,那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性不是1+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甚至要大于4。
降糖降压都重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既要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而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控制血糖,尤其是已经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仅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而且是防止糖尿病眼病加重的手段。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糖与降血压治疗可以同时进行。但如果患者血糖控制尚理想,血压却经常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或同时发现了肾脏、心脏等疾患,降血压就比降血糖显得更为紧迫一些。
那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压呢?首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加强血压监测,统计资料表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尽管在服降压药,但高血压并未得到控制。因此,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服降压药期间,应每星期检查血压一两次,以利及时调整降压药。其次,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要更严格,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因为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国外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收缩压仅仅下降几个毫米汞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就会明显下降。当血压由130/85毫米汞柱降至120/80毫米汞柱时,还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如何选药有讲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用的降压药可分两个台阶。在第一台阶,服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控制好血压。若干年后,就需要上第二台阶.即加第二种药物,有的患者需要服用二三种,甚至更多的降压药才能控制好血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患者大可不必心存疑虑,因为降压药种类和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说明高血压病情在加重,关键是高血压已得到良好控制和没有脑出血、脑梗死、心脏肥大、眼底出血等并发症产生。
目前,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绝大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遵循下述原则选择降压药。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ACEI)。ACEI可减少使血压升高的血管紧张素,同时保护心血管,治疗心脏功能衰竭,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减少。但是,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
其次可选用钙通道拮抗剂。这类药物抑制钙进入血管壁,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同时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由于服用该药后血压虽迅速下降可又很快回升,波动较大,因此目前推荐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以及兼有治疗心脏病作用的尼群地平。
糖尿病合并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
早晨血压明显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可选用。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酚苄明等。该类药物的缺点是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合并肾病、心脏病患者可选用利尿剂,如吲达帕胺、速尿等。该药的缺点是大量应用容易引起低血钾、心律不齐。
如果一种药物效果不好,可以将二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避免药物副作用,如ACEI和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ACEI和通道钙阻滞剂等。由于有些降压药物对血糖或糖尿病并发症有影响。例如,普萘洛尔 (心得安)会掩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早期症状,患者感觉不到饥饿、心慌和出汗等:利血平、可乐宁可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前者还会加重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利尿药物双氢克尿塞可以使患者血脂、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应用上述降压药时应特别谨慎,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表现形式:
仅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差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单纯舒张压增高,脉压差变小;卧位时高血压,立位时血压正常或降低。患者往往夜间血压高,只要起床,甚至从马桶上站起来,都会因血压过低而发生晕厥;l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往往“伴随”肾病而来,肾病使降血压治疗更为困难。
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即由于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不能在体内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素主要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发挥降血糖作用,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往往是脂肪组织增加而肌肉含量减少,且常常伴有血脂代谢的紊乱,这使血糖不易降至较低水平。机体为了使血糖能保持正常,就代偿性的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合成的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等合成,而且能够使水钠潴留和体重增加,促进或加重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的基础是动脉硬化,即动脉壁增厚变硬、缺乏弹性、动脉内径变小,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这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而高血糖又会促使血液和组织中的某些成分糖化,反过来加快和加重动脉的硬化。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或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眼底、肾脏、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且并发症的程度也严重得多。如果将糖尿病、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各自定为1,那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性不是1+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甚至要大于4。
糖尿病的可疑因素
(1)糖尿病家庭史 因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病症。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病人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此情况应进一步检查确诊。
(2)肥胖 明显肥胖并进食后2~3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症状者,应想到是否是早期糖尿病性低血糖反应。
(3)反复发生皮肤化脓感染 如毛囊炎、疖肿、痈等;或妇女外阴搔痒以及反复泌尿感染久治不愈者。
(4)视力减退 若原因不明的视力减退应及时就诊,若发现眼底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则有助于诊断。
(5)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对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年轻人或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均应想到其基础病因有糖尿病的可能。
(6)发育迟缓 幼年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体力虚弱与消瘦等。
(7)其他 妊娠期有糖尿病;原因不明的坏疽;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巨大儿及畸型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