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06
五月份,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升高较快,应注意预防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目前国内有些地方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假期活动仍需保持警惕。
五一出行建议
一是尽量减少外出。坚决不去目前疫情的中、高风险地区。从事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等行业的人员,因为工作关系假期后需要接触很多人,也不主张假期外出。家里有学生的家长尽可能不带孩子外出或到人聚集的地方去游玩。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
二是减少室内聚集。尽可能不搞人员聚集的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例如家庭大聚餐、朋友同学聚会。确实推不掉的活动,需要提前了解参加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近期外出史,避免陌生人参与。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无论是否外出,始终紧绷个人防护红线,万万不可麻痹大意。出入人口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如超市、火车站等,要牢记“规范戴口罩、勤洗手”,随身备好口罩和手消或者肥皂,随时消毒,勤用流水规范洗手。入住宾馆时,先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宾馆及房间,开门窗通风至少20分钟,用开水消毒宾馆房间里的水杯方可使用;尽量不使用宾馆室内健身设施,提倡室外运动。景区就餐时,最好自带水杯,不饮用生水、食用冷餐,就餐时避免人多聚集,推荐自助就餐,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外出或景区购物时,要选择消毒规范的购物场所,牢记人员交往“一米线”安全距离,遇到有咳嗽、体温检测异常人员,尽量避免接触。
四是积极配合检查。出入交通站、景区、宾馆等场所,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以及健康通行码查验等工作,有外出计划的人员,应提前熟悉当地政策;外地准备来鲁的人员应将健康码转为山东省健康通行码。
五是做好疫情报告。假期期间,如出现体温异常,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一定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规范就诊,或者主动找就近的疫情防控人员寻求帮助,切不可隐瞒!这里要重点强调,如果隐瞒自己的病情,引起其他人感染,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应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防控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
提倡喝开水,不吃生和半生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处理食物、饭前便后均需洗净双手;有呕吐或腹泻症状的应及时就医;病人呕吐或腹泻后,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清洗消毒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衣物等;进行上述操作的人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最后还要认真洗手;病人在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参与制作食物或照料其他婴幼儿或病人。
(济宁市疾控中心 鲁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