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4
什么是“艾”?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使患者失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感染艾滋病病毒需具备哪些条件?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活于人体的血液、精液、淋巴液、组织渗出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足够量的艾滋病活病毒。
2.有效进入人体内的途径。
3.病毒在体内存活复制
病毒含量最高→血液、淋巴液
病毒含量高→精液、阴道分泌物
病毒含量低→乳汁
无病毒→唾液、鼻涕、汗液、尿液、粪便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在干燥环境中艾滋病病毒的活性在几小时内降低90-99%,用一般的消毒剂消毒就能达到效果。因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可以预防吗?
虽然艾滋病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疫苗,但是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自我防护,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1.正规医院就诊
尽量去正规医院看病,避免在非法诊所或不规范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如有必要,应要求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2.安全性行为
性生活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套,保持相对稳定的性伴侣,不与患有性传播疾病的人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洁身自好,不滥交,拒绝一夜情,保持唯一性伴侣,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3.阻断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怀孕、分娩、母乳喂养。
4.及时服用阻断药
在发生高危感染艾滋病行为的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进行预防性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5.避免共用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到血液的物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加强健康教育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高危行为。同时,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和支持,消除歧视和偏见。
温馨提示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这一主题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承担防艾责任,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市疾控中心:范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