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老年人怎样运动更科学?

日期:2025-01-06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功能逐渐退化,包括肌肉力量、骨密度和神经系统功能等,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还可能增加患病和意外伤害的风险。而运动,可以延缓身体机能的退化!

老年人运动处方核心内容有哪些呢?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FITT-VP原则

运动频率(Frequency):5-7天/周

运动强度(Intensity):中、低强度;较大强度间歇性运动

运动种类(Type)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平衡性练习

运动时间(Time):30-60分钟/天,避免空腹运动,以防出现低血糖反应;也不要在饱餐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运动总量(Volume):150-300分钟/周

运动实施进程(Progression):分为适应期、提高期、稳定期。运动需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负荷。

 

 老年人运动种类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身体大肌群参与的、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可改善心肺耐力和人体代谢功能,有效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广场舞、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

力量练习:60岁后,肌肉力量每年会丧失1.5%为减缓肌肉流失和功能退化,增加骨密度,老年人应借助弹力带、小哑铃等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注意从较小负荷和频率开始练习,循序渐进,注意安全。

柔韧性练习: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拉伸各肌群和韧带增加身体的弹性,如弯曲、伸展、转动关节等动作。简单的伸懒腰、扩胸运动,柔和地扭转脖子、踢腿等锻炼都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建议长期的坚持训练。

平衡性练习:平衡训练能通过增强身体稳定性,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后损伤的风险。适合老年人的常见平衡训练有倒着走、侧身走脚后跟走、脚尖走、单脚站立等。此外,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同样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建议每周做3次平衡训练。

 

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恢复

1.运动前应喝一杯水,以防出汗多导致血黏度增高而发生意外。

2.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随身携带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3.运动后应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活动,以帮助身体恢复。

                             

市疾控中心:张昕宇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