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
【子曰健康说】被封印的“魔丸”:结核病潜伏感染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系列宣传(六)

日期:2025-03-21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漫长斗争中,结核病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不过,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病——约90%的感染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如同被封印的“魔丸”,暂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一旦“封印”解除,它们就可能引发具有传染性的活动性结核病。

 

潜伏感染:

平静表象下的暗流

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被消灭;被抑制,但未被消灭,呈潜伏感染状态;复制并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潜伏感染的特点:

1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可能终身不发病。

2无传染性: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病菌。

3潜在风险:当免疫力下降,细菌可能突破“封印”,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其概率在5%~10%,一般发生在感染的前5年。

 

为何“魔丸”会被唤醒

结核潜伏感染者是否发病取决于感染细菌数量的多少、毒力的强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就有可能“苏醒”,快速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以下人群风险较高,建议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开展筛查:

1、HIV感染者:HIV会破坏免疫系统,使结核杆菌的激活风险增加20-30倍。

2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矽肺、慢性肾病等疾病会削弱免疫力。

3营养不良者: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维生素缺乏会影响免疫功能。

4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免疫力。

5压力与衰老:长期压力或年龄增长可能导致免疫应答减弱。

 

如何识别潜伏感染

WHO推荐的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技术主要有PPD皮试、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EC试剂)三种。通过检测人体结核相关的免疫应答状态确定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注意:这些检测只能提示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无法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若检测呈阳性,需要进一步到定点医院评估。

 

打造“防护盾”:

潜伏感染的治疗

对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能够从源头减少结核病患者的产生,不仅给个人带来益处,更重要的是降低家庭和社会传播的风险。

研究表明,预防性治疗保护效力可高达60%-90%!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近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者或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可选择口服抗结核药物或者免疫预防。


预防性治疗的对象

主要包括:

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结核潜伏感染者。

2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或感染检测未检出阳性但临床医生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治疗的个体。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潜伏感染者。

4其他人群:需要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结核潜伏感染者,以及近期计划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女性结核潜伏感染者。

 

小贴士

建议未预防性治疗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定期体检!一旦发现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等)应立即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此外,防病三大法宝“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机体抵抗力,不要忘记哦!

                            

市疾控中心:柴海燕、马廷跃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