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7
2025年全国两会,一个看似寻常的议题——“体重管理”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将继续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引导全社会重视体重,科学减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网友纷纷热议:“国家都喊话了,这回真得认真减肥了!”“减重不是个人的事,减重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那么超重肥胖的标准怎么评定的呢?快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判断胖瘦的三个常用指标吧!
一、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比如一个人的体重为60千克,身高是1.65米,那么他的BMI=60÷(1.65×1.65)≈22.04。
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行业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BMI正常范围是18.5~23.9kg/m²,BMI数值在24~27.9之间,就属于超重;BMI达到28及以上,就可判定为肥胖。
但问题来了,有些健身达人肌肉发达,BMI可能显示超重,但因为体脂低,身材一点都不胖;还有些人BMI正常,可实际上脂肪含量高,肌肉量少,属于常说的“偷胖”。
这就是BMI的局限性了,BMI虽然简单易用,但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的比例,也无法反映脂肪分布对健康的影响。那就接着看看下面的指标吧!
二、腰围
腰围能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腹部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腰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保持平静呼吸。测试人员立于受试者侧前方,将带尺的游离端环绕受试者腰部,使带尺经脐上0.5~1厘米处(肥胖者可选择腰部最粗处)水平环绕一周,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得的数据即为腰围测量值。
在我国,一般认为成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比如有的人肚子大,看着像个“游泳圈”,就算体重正常,可腰围超标了,那也要警惕有可能存在腹型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三、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能够更直接、精准地反映人体脂肪水平。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男性体脂率一般在15%~25%,女性在20%~30%。若上限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提示肥胖。
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
BMI能快速简单地对胖瘦有个初步判断;腰围重点关注腹部脂肪堆积情况;体脂率则最能体现身体真正的脂肪含量。若想要全面了解自己体重是否正常,最好参考这三个指标,综合起来判定。从现在开始,家中常备“一秤一尺一日历”,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变化。
国际上曾建议将腰高比作为评判中心性肥胖的标准,腰高比为腰围除以身高,比值>0.5作为判断腹部肥胖风险人群,消除了身高对腰围的影响,更适合不同体型的人群。
市疾控中心:李 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