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1-24
近期,北方地区流感样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中小学校,儿童学生聚集在教室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为了广大学生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科学认识流感,并做好有效防护。
一、关键信号:如何判断孩子可能得了流感?
当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高度警惕是流感而非普通感冒,应及时应对:
起病急,烧得高: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常高达39℃甚至40℃),这是流感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全身症状重:孩子会明显感到头痛、浑身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精神萎靡,不想动也不想玩。
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会有咳嗽、喉咙痛、流鼻涕,但在发病初期,这些症状往往不如发热和全身乏力那么突出。
简单来说:如果儿童表现为“高烧+全身酸痛+没精神”,就很可能是流感,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二、流感是如何在校园里传播的?
飞沫传播:一个患病的儿童在教室咳嗽或打喷嚏,含有病毒的飞沫被周围同学吸入。
接触传播:病毒附着在门把手、桌椅、文具等物品上,健康的儿童触摸后,再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眼,就会造成感染。
三、核心防护指南:防大于治
1.接种疫苗:最有效的手段,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感染、降低发生肺炎等并发症有效手段。9-10月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学生,目前仍可以接种,家中老人、慢性病患者建议也要接种。
2.做好日常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或身边有人咳嗽时,规范佩戴口罩。
文明咳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3.养成健康习惯
常通风:家中和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4.关键一招:生病后及时报告与隔离
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告知家长和老师,不要带病上学。
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并让孩子居家休息,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再返校上课。这既是保护孩子,也是保护他人,能有效阻断病毒在校园内的传播链。
面对流感,我们不必恐慌,但必须重视。接种疫苗 + 做好日常防护 + 生病后及时隔离,是保护儿童、守护校园健康的关键“三部曲”。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市疾控中心:岳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