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中心动态 >
【推动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济宁: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市县乡三级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10-10 


疾控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急难险重任务多,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平急结合、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疾控专业队伍。今年以来,济宁市经过积极探索,从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入手,以高层次人才带动青年专家队伍建设,从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把脉人才招聘需求,自上而下推进疾控专业队伍建设,为市、县、乡三级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image.png 


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出台《首席专家管理办法》,在市、县两级疾控中心选聘流行病学等首席专家28名。实行绩效工资倾斜,在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首席专家队伍建立以来,始终冲锋在一线、研判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研判、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疫苗接种、应急演练、业务培训等重要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彰显了首席专家关键时刻的“一锤定音”作用。


image.png 


发挥专家人才引领作用。在市疾控中心遴选9名公共卫生各专业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专家,组建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市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传染病风险进行会商研判并提出防控建议。充分发挥首席专家“传帮带”作用,组建由“首席专家+年轻专业骨干”组成的首席专家工作室,以高端人才“带”、青年精英“学”方式,建立并完善专业化、权威性专家人才队伍。在全市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聘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的纽带作用,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结和优质资源精准下沉。


image.png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内部培养机制,送出去和请进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师带徒”培养办法,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开展“师带徒”培养工作,遴选一批道德品行好、沟通能力强、专业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为青年职工“一对一”配备导师,签订“师带徒”培养协议,量化培养指标。瞄准国内顶级疾控机构和科研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订单式”培养高层次后备人才,市疾控中心每年选派5名业务骨干赴中国疾控中心进修,所有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启动人才外出进修计划。定期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国内知名高校专家来疾控机构授课。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山东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与医疗机构共建防治中心,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人员互派、兼职带教等方式,加快培养“通临床医学、精预防医学、懂社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image.png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分析疾控人才梯队建设现状,结合工作实际,精准制定人才招引计划。通过积极协调市委编办、市人社局扩大人才招引自主权,市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赴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校园双选会”,成功招引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生1名,硕士生11名。近三年,全市疾控系统通过“优才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精准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3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61人。


image.png 


加快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市级按照40%,县级按照30%的标准核定高级职称比例,聘任人员全部实现应聘尽聘。制定《改革试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改革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综合职工个人学历、经历、能力、业绩、日常表现等,将最合适的干部配备到最匹配的岗位。建成高水平职工之家,建设职工书屋,成立职工兴趣小组,通过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演讲比赛、青年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为职工展现风采提供平台。

                          

市疾控中心:梁玉民、周广宝

 

版权所有: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济宁高新区英萃路26号 鲁ICP备17053123号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235号